在當今社會,個性化和獨特性已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潮流。客製化公仔模型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讓每位客戶都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美公仔,展示他們的品味和風格。

客製化公仔模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使其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1. 完全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客製化公仔模型從客戶的想法出發,充分了解客戶的喜好和需求,將客戶的創意融入到公仔設計中,打造出符合客戶期望的作品。

  2. 獨特性:每個客製化公仔模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客戶可以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作品,體現出他們的個性和特點。

  3. 個性化風格:客製化公仔模型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顏色、材料和細節,創建出獨特的風格,讓客戶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4. 情感價值:客製化公仔模型可以成為客戶與家人、朋友之間的特殊禮物,表達彼此的情感,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客製化公仔模型為客戶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獨特風格和情感價值的媒介,讓客戶在眾多的商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享受到獨特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客製化設計流程

步驟01.客戶需求溝通與設計初稿

在客製化公仔模型的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與想法。

我們會與客戶進行深入的交流,聽取他們對公仔模型的設計理念、顏色選擇、材料要求等方面的意見,若有基本設計圖,我們會協助優化。

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我們的設計師會根據客戶的想法,繪製出初稿,供客戶參考。

步驟02.詳細設計與客戶反饋調整

在完成初稿後,我們會根據客戶的反饋和建議,進行細節方面的調整和優化。

設計師會對公仔模型的造型、細節和顏色等方面進行修改,以確保符合客戶的期望。

在調整過程中,我們將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充分體現。

步驟03.確認最終設計稿

在經過多次調整和優化後,我們將會給您呈現一份最終的設計稿。

客戶可以對此稿件進行最後的審核,確保所有細節和要求都符合他們的期望。

在客戶確認最終設計稿後,我們將開始進行公仔模型的製作,為客戶提供一個完美的、符合他們個性化需求的作品。

 

高品質材料與技術

步驟01.3D建模與3D列印技術

在客製化公仔模型製作過程中,我們採用先進的3D建模與3D列印技術,確保公仔模型的細節和外觀能夠完美呈現。

3D建模技術能夠讓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更加直觀地調整和優化模型,而3D列印技術則使我們能夠高效且精確地將設計轉化為實物。

步驟02.多種材料選擇,如樹脂、ABS塑料等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和預算,我們提供多種材料選擇,如樹脂、ABS塑料等。

這些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例如樹脂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澤度和細節呈現能力,而ABS塑料則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用性。

我們將根據客戶的需求和作品特性,為其推薦合適的材料。

步驟03.精細的手工塗裝與打磨

除了使用先進的技術和優質材料外,我們的團隊還擁有專業的手工塗裝和打磨技巧。

透過精心的塗裝與打磨,我們能夠確保公仔模型的顏色和細節更加生動與真實。

此外,我們還會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公仔模型添加不同的表面處理效果,如仿真銀髮、金屬感等,使作品更具特色和個性。

 

3D建模作品集

需要我們相關3D建模與3D列印服務,請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繫

 

臺中公仔模型設計客製化公仔模型是展現您獨特品味與創意的絕佳方式。

無論是送給親朋好友的特殊禮物,還是為您的收藏櫃增添新成員,我們專業的團隊將竭誠為您打造獨一無二的公仔模型新竹3D掃描。

高雄個性化3D列印現在就是時候採取行動,將您心中的理想公仔模型變為現實。

您只需與我們取得聯繫,開始您的線上諮詢之旅。我們將傾聽您的需求,為您提供客製化的設計方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您的期望屏東客製化上色。

新竹動畫角色實體化設計您可以透過我們的官方網站、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平臺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期待您的咨詢,並隨時為您提供協助。

臺南SLA列印

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  我和我們這個共和國同年。三十歲,對于一個共和國來說,那是太年輕了。而對一個姑娘來說,卻有嫁不出去的危險。  不過,眼下我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求婚者。看見過希臘偉大的雕塑家米倫所創造的“擲鐵餅者”那座雕塑么?喬林的身軀幾乎就是那尊雕塑的翻版。即使在冬天,臃腫的棉衣也不能掩蓋住他身上那些線條的優美的輪廓。他的面孔黝黑,鼻子、嘴巴的線條都很粗獷。寬闊的前額下,是一雙長長的眼睛。光看這張臉和這個身軀,大多數的姑娘都會喜歡他。  可是,倒是我自己拿不準主意要不要嫁給他。因為我鬧不清楚我究竟愛他的什么,而他又愛我的什么?  我知道,已經有人在背地里說長道短:“憑她那些條件,還想找個什么樣的?”  在他們的想象中,我不過是一頭劣種的牲畜,卻變著法兒想要混個肯出大價錢的冤大頭。這使他們感到氣惱,好像我真的干了什么傷天害理的、冒犯了眾人的事情。  自然,我不能對他們過于苛求。在商品生產還存在的社會里,婚姻,也像其它的許多問題一樣,難免不帶著商品交換的烙印。  我和喬林相處將近兩年了,可直到現在我還摸不透他那緘默的習慣到底是因為不愛講話,還是因為講不出來什么?逢到我起意要對他來點智力測驗,一定逼著他說出對某事或某物的看法時,他也只能說出托兒所里常用的那種詞藻:“好!”  或“不好!”就這么兩擋,再也不能換換別的花樣兒了。  當我問起:“喬林,你為什么愛我”的時候,他認真地思索了好一陣子。對他來說,那段時間實在夠長了。憑著他那寬闊的額頭上難得出現的皺紋,我知道,他那美麗的腦殼里面的組織細胞,一定在進行著緊張的思維活動。我不由地對他生出一種憐憫和一種歉意,好像我用這個問題刁難了他。  然后,他抬起那雙兒童般的、清澈的眸子對我說:“因為你好!”  我的心被一種深刻的寂寞填滿了。“謝謝你,喬林!”  我不由地想:當他成為我的丈夫,我也成為他的妻子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把妻子和丈夫的責任和義務承擔到底呢?也許能夠。因為法律和道義已經緊緊地把我們拴在一起。而如果我們僅僅是遵從著法律和道義來承擔彼此的責任和義務,那又是多么悲哀啊!那么,有沒有比法律和道義更牢固、更堅實的東西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呢?  逢到我這樣想著的時候,我總是有一種古怪的感覺,好像我不是一個準備出嫁的姑娘,而是一個研究社會學的老學究。  也許我不必想這么許多,我們可以照大多數的家庭那樣生活下去:生兒育女,廝守在一起,絕對地保持著法律所規定的忠誠……雖說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可在這點上,倒也不妨像幾千年來人們所做過的那樣,把婚姻當成一種傳宗接代的工具,一種交換、買賣,而婚姻和愛情也可以是分離著的。既然許多人都是這么過來的,為什么我就偏偏不可以照這樣過下去呢?  不,我還是下不了決心。我想起小的時候,我總是沒緣沒故地整夜啼哭,不僅鬧得自己睡不安生,也鬧得全家睡不安生。我那沒有什么文化卻相當有見地的老保姆說我“賊風入耳”了。我想這帶有預言性的結論,大概很有一點科學性,因為直到如今我還依然如故,總好拿些不成問題的問題不但攪擾得自己不得安寧,也攪擾得別人不得安寧。所謂“稟性難移”吧!  我呢,還會想到我的母親,如果她還活著,她會對我的這些想法,對喬林,對我要不要答應他的求婚說些什么?  我之所以習慣地想到她,絕不因為她是一個嚴酷的母親,即使已經不在人世也依然用她的陰魂主宰著我的命運。不,她甚至不是母親,而是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我想,這多半就是我那么愛她,一想到她已經離我遠去便悲從中來的原因吧!  她從不教訓我,她只是用她那沒有什么女性溫存的低沉的嗓音,柔和地對我談她一生中的過失或成功,讓我從這過失或成功里找到我自己需要的東西。不過,她成功的時候似乎很少,一生里總是伴著許許多多的失敗。  在她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她總是用那雙細細的、靈秀的眼睛長久地跟隨著我,仿佛在估量著我有沒有獨立生活下去的能力,又好像有什么重要的話要叮囑我,可又拿不準主意該不該對我說。準是我那沒心沒肺,凡事都不大有所謂的派頭讓她感到了懸心。她忽然冒出了一句:“珊珊,要是你吃不準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獨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  照別人看來,做為一個母親,對女兒講這樣的話,似乎不近情理。而在我看來,那句話里包含著以往生活里的極其痛苦的經驗。我倒不覺得她這樣叮嚀我是看輕我或是低估了我對生活的認識。她愛我,希望我生活得沒有煩惱,是不是?  “媽媽,我不想嫁人!”我這么說,絕不是因為害臊或是在忸怩作態。說真的,我真不知道一個姑娘什么時候需要做出害臊或忸怩的姿態,一切在一般人看來應該對孩子隱諱的事情,母親早已從正面讓我認識了它。  “要是遇見合適的,還是應該結婚。我說的是合適的!”  “恐怕沒有什么合適的!”  “有還是有,不過難一點——因為世界是這么大,我擔心的是你會不會遇上就是了!”她并不關心我嫁得出去還是嫁不出去,她關心的倒是婚姻的實質。  “其實,您一個人過得不是挺好嗎?”  “誰說我過得挺好?”  “我這么覺得。”  “我是不得不如此……”她停住了說話,沉思起來。一種淡淡的,憂郁的神情來到了她的臉上。她那憂郁的、滿是皺紋的臉,讓我想起我早年夾在書頁里的那些已經枯萎了的花。  “為什么不得不如此呢?”  “你的為什么太多了。”她在回避我。她心里一定藏著什么不愿意讓我知道的心事。我知道,她不告訴我,并不是因為她恥于向我披露,而多半是怕我不能準確地估量那事情的深淺而扭曲了它,也多半是因為人人都有一點珍藏起來的、留給自己帶到墳墓里去的東西。想到這里,我有點不自在。這不自在的感覺迫使我沒有禮貌,沒有教養地追問下去:“是不是您還愛著爸爸?”  “不,我從沒有愛過他。”  “他愛您嗎?”  “不,他也不愛我!”  “那你們當初為什么結婚呢?”  她停了停,準是想找出更準確的字眼來說明這令人費解和反常的現象,然后顯出無限悔恨的樣子對我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別人的起哄也會促成一樁婚姻。等到你再長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時候,你才會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時,你已經干了許多悔恨得讓你感到錐心的蠢事。你巴不得付出任何代價,只求重新生活一遍才好,那你就會變得比較聰明了。人說‘知足者常樂’,我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快樂。”說著,她自嘲地笑了笑,“我只能是一個痛苦的理想主義者。”  莫非我那“賊風入耳”的毛病是從她那里來的?大約我們的細胞中主管“賊風入耳”這種遺傳性狀的是一個特別盡職盡責的基因。  “您為什么不再結婚呢?”  她不大情愿地說:“我怕自己還是吃不準自己到底要什么。”她明明還是不肯對我說真話。  我不記得我的父親。他和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便分手了。  我只記得母親曾經很害羞地對我說過他是一個相當漂亮的、公子哥兒似的人物。我明白,她準是因為自己也曾追求過那種淺薄而無聊的東西而感到害臊。她對我說過:“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我常常迫使自己硬著頭皮去回憶青年時代所做過的那些蠢事、錯事!為的是使自己清醒。固然,這是很不愉快的,我常會羞愧地用被單蒙上自己的臉,好像黑暗里也有許多人在盯著我瞧似的。不過這種不愉快的感覺里倒也有一種贖罪似的快樂。”  我真對她不再結婚感到遺憾。她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人,如果她和一個她愛著的人結婚,一定會組織起一個十分有趣味的家庭。雖然她生得并不漂亮,可是優雅、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畫。文章寫得也比較美,和她很熟悉的一位作家喜歡開這樣的玩笑:“光看你的作品,人家就會愛上你的!”  母親便會接著說:“要是他知道他愛的竟是一個滿臉皺紋、滿頭白發的老太婆,他準會嚇跑了。”  到了這樣年齡,她絕不會是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這分明是一句遁詞。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她有一些引起我生出許多疑惑的怪毛病。  比如,不論她上哪兒出差,她必得帶上那二十七本一套的,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五年出版的契訶夫小說選集中的一本。并且叮嚀著我:“千萬別動我這套書。你要看,就看我給你買的那一套。”這話明明是多余的。我有自己的一套,干嘛要去動她的那套呢?況且這話早已三令五申地不知說過多少遍了。可她還是怕有個萬一時候。她愛那套書愛得簡直像是得了魔癥一般。  我們家有兩套契訶夫小說選集。這也許說明對契訶夫的愛好是我們家的家風,但也許更多的是為了招架我和別的喜歡契訶夫的人。逢到有人想要借閱的時候,她便拿了我房間里的那套給人。有一次,她不在家的時候,一位很熟的朋友拿了她那套里的一本。她知道了之后,急得如同火燒了眉毛,立刻拿了我的一本去換了回來。  從我記事的那天起,那套書便放在她的書櫥里了。別管我多么欽佩偉大的契訶夫,我也不能明白,那套書就那么百看不厭,二十多年來有什么必要天天非得讀它一讀不可?  有時,她寫東西寫累了,便會端著一杯濃茶,坐在書櫥對面,瞧著那套契訶夫小說選集出神。要是這個時候我突然走進了她的房間,她便會顯得慌亂不安,不是把茶水潑了自己一身,便是像初戀的女孩子,頭一次和情人約會便讓人撞見似地羞紅了臉。  我便想:她是不是愛上了契訶夫?要是契訶夫還活著,沒準真會發生這樣的事。  當她神志不清,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是:“那套書——”她已經沒有力氣說出“那套契訶夫小說選集”這樣一個長句子。不過我明白她指的就是那一套。“……還有,寫著,‘愛,是不能忘記的’……筆記本、和我,一同火葬。”  她最后叮嚀我的這句話,有些,我為她做了,比如那套書。有些,我沒有為她做,比如那些題著“愛,是不能忘記的”筆記本子。我舍不得。我常想,要是能夠出版,那一定是她寫過的那些作品里最動人的一篇,不過它當然是不能出版的。  起先,我以為那不過是她為了寫東西而積累的一些素材。  因為它既不像小說,也不像札記;既不像書信,也不像日記。  只是當我從頭到尾把它們讀了一遍的時候,漸漸地,那些只言片語與我那支離破碎的回憶交織成了一個形狀模糊的東西。經過久久的思索,我終于明白,我手里捧著的,并不是沒有生命、沒有血肉的文字,而是一顆灼人的、充滿了愛情和痛苦的心,我還看見那顆心怎樣在這愛情和痛苦里掙扎、熬煎。二十多年啦,那個人占有著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卻得不到他。她只有把這些筆記本當做是他的替身,在這上面和他傾心交談。每時,每天,每月,每年。  難怪她從沒有對任何一個夠意思的求婚者動過心,難怪她對那些說不出來是善意的愿望或是惡意的閑話總是淡然地一笑付之。原來她的心已經填得那么滿,任什么別的東西都裝不進去了。我想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詩句,想到我們當中多半有人不會這樣去愛,而且也沒有人會照這個樣子來愛我的時候,我便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悵惘。  我知道了三十年代末,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時候,一位老工人為了掩護他而被捕犧牲,撇下了無依無靠的妻子和女兒。他,出于道義,責任,階級情誼和對死者的感念,毫不猶豫地娶了那位姑娘。逢到他看見那些由于“愛情”而結合的夫婦又因為為“愛情”而生出無限的煩惱的時候,他便會想:“謝天謝地,我雖然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可是我們生活得和睦、融洽,就像一個人的左膀右臂。”幾十年風里來、雨里去,他們可以說是患難夫妻。  他一定是她那機關里的一位同志。我會不會見過他呢?從到過我家的客人里,我看不出任何跡象,他究竟是誰呢?  大約一九六二年的春天,我和母親去聽音樂會。劇場離我們家不太遠,我們沒有乘車。  一輛黑色的小轎車悄無聲息地停在人行道旁邊。從車上走下來一個滿頭白發、穿著一套黑色毛呢中山裝的、上了年紀的男人。那頭白發生得堂皇而又氣派!他給人一種嚴謹的,一絲不茍的、脫俗的、明澄得像水晶一樣的印象。特別是他的眼睛,十分冷峻地閃著寒光,當他急速地瞥向什么東西的時候,會讓人聯想起閃電或是舞動著的劍影。要使這樣一對冰冷的眼睛充滿柔情,那必定得是特別強大的愛情,而且得為了一個確實值得愛的女人才行。  他走過來,對母親說:“您好!鐘雨同志,好久不見了。”  “您好!”母親牽著我的那只手突然變得冰涼,而且輕輕地顫抖著。  他們面對面地站著,臉上帶著凄厲的、甚至是嚴峻的神情,誰也不看著誰。母親瞧著路旁那些還沒有抽出嫩芽的灌木叢。他呢,卻看著我:“已經長成大姑娘了。真好,太好了,和媽媽長得一樣。”  他沒有和母親握手,卻和我握了握手。而那手也和母親的手一樣,也是冰冷的,也是輕輕地顫抖著的。我好像變成了一路電流的導體,立刻感到了震動和壓抑。我很快地從他的手里抽出我的手,說道:“不好,一點也不好!”  他驚訝地問我:“為什么不好?”或許我以為他故作驚訝。  因為凡是孩子們說了什么直率得可愛的話的時候,大人們都會顯出這副神態的。  我看了看媽媽的面孔。是,我真像她。這讓我有些失望:  “因為她不漂亮!”  他笑了起來,幽默地說:“真可惜,竟然有個孩子嫌自己的母親不漂亮。記得嗎?五三年你媽媽剛調到北京,帶你來機關報到的那一天?她把你這個小淘氣留在了走廊外面,你到處串樓梯,扒門縫,在我房間的門上夾疼了手指頭。你哇啦哇啦地哭著,我抱著你去找媽媽?”  “不,我不記得了。”我不大高興,他竟然提起我穿開襠褲時代的事情。  “啊,還是上了年紀的人不容易忘記。”他突然轉身向我的母親說:“您最近寫的那部小說我讀過了。我要坦率地說,有一點您寫得不準確。您不該在作品里非難那位女主人公……要知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感情原沒有什么可以非議的地方,她并沒有傷害另一個人的生活,……其實,那男主人公對她也會有感情的。不過為了另一個人的快樂,他們不得不割舍自己的愛情……”  這時,有一個交通民警走到停放小汽車的地方,大聲地訓斥著司機,說車停的不是地方。司機為難地解釋著。他停住了說話,回頭朝那邊望了望,匆匆地說了聲:“再見!”便大步走到汽車旁邊,向那民警說:“對不起,這不怪司機,是我……”  我看著這上了年紀的人,也俯首貼耳地聽著民警的訓斥,覺得很是有趣。當我把頑皮的笑臉轉向母親的時候,我看見她是怎樣地窘迫呀!就像小學校里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凄凄惶惶地站在那嚴厲的校長面前一樣,好像那民警訓斥的是她而不是他。  汽車開走了,留下了一道輕煙。很快地,就連這道輕煙也隨風消散了,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而我,不知道為什么卻沒有很快地忘記。  現在分析起來,他準是以他那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動了母親的心。那強大的精神力量來自他那成熟而堅定的政治頭腦,他在動蕩的革命時代里出生入死的經歷,他活躍的思維,工作上的魄力,文學藝術上的素養……而且——說起來奇怪,他和母親一樣喜歡雙簧管。對了,她準是崇拜他。她說過,要是她不崇拜那個人,那愛情準連一天也維持不下。  至于他愛不愛我的母親,我就猜不透了。要是他不愛她,為什么筆記本里會有這樣一段記載呢?”  “這禮物太厚重了。不過您怎么知道我喜歡契訶夫呢?”  “你說過的!”  “我不記得了。”  “我記得。我聽到你有一次在和別人閑聊的時候說起過。”  原來那套契訶夫小說選集是他送給母親的。對于她,那幾乎就是愛情的信物。  沒準兒,他這個不相信愛情的人,到了頭發都白了的時候才意識到他心里也有那種可以稱為愛情的東西存在,到了他已經沒有權力去愛的時候,卻發生了這足以使他獻出全部生命的愛情。這可真夠凄慘的。也許不只是凄慘,也許還要深刻得多。  關于他,能夠回到我的記憶里來的就是這么一小點。  她那迷戀他,卻又得不到他的心情有多么苦呀!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輛小車、以及從汽車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腦勺,她怎樣煞費苦心地計算過他上下班可能經過那條馬路的時間;每當他在臺上做報告,她坐在臺下,隔著距離、煙霧、昏暗的燈光、竄動的人頭,看著他那模糊不清的面孔,她便覺得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凝固了,淚水會不由地充滿她的眼眶。為了把自己的淚水瞞住別人,她使勁地咽下它們。逢到他咳嗽得講不下去,她就會揪心地想到為什么沒人阻止他吸煙?擔心他又會犯了氣管炎。她不明白為什么他離她那么近而又那么遙遠?  他呢,為了看她一眼,天天,從小車的小窗里,眼巴巴地瞧著自行車道上流水一樣的自行車輛,鬧得眼花繚亂;擔心著她那輛自行車的閘靈不靈,會不會出車禍;逢到萬一有個不開會的夜晚,他會不乘小車,自己費了許多周折來到我們家的附近,不過是為了從我們家的大院門口走這么一趟;他在百忙中也不會忘記注意著各種報刊,為的是看一看有沒有我母親發表的作品。  在他的一生中,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確,哪怕是在最困難時刻。但在這愛情面前卻變得這樣軟弱,這樣無能為力。  這在他的年紀來說,實在是滑稽可笑的。他不能明白,生活為什么偏偏是這樣安排著的?  可是,臨到他們難得地在機關大院里碰了面,他們又竭力地躲避著對方,匆匆地點個頭便趕緊地走開去。即使這樣,也足以使我母親失魂落魄,失去聽覺、視覺和思維的能力,世界立刻會變成一片空白……如果那時她遇見一個叫老王的同志,她一定會叫人家老郭,對人家說些連她自己也聽不懂的話。  她一定死死地掙扎過,因為她寫道:  我們曾經相約:讓我們互相忘記。可是我欺騙了你,我沒有忘記。我想,你也同樣沒有忘記。我們不過是在互相欺騙著,把我們的苦楚深深地隱藏著。不過我并不是有意要欺騙你,我曾經多么努力地去實行它。有多少次我有意地滯留在遠離北京的地方,把希望寄托在時間和空間上,我甚至覺得我似乎忘記了。可是等到我出差回來,火車離北京越來越近的時候,我簡直承受不了沖擊得使我頭暈眼花的心跳,我是怎樣急切地站在月臺上張望,好像有什么人在等著我似的。  不,當然不會有。我明白了,什么也沒有忘記,一切都還留在原來的地方。年復一年,就跟一棵大樹一樣,它的根卻越來越深地扎下去,想要拔掉這生了根的東西實在太困難了,我無能為力。  每當一天過去,我總是覺得忘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或是夜里突然從夢中驚醒:發生了什么事情!不,什么也沒有發生,我清清楚楚地意識到:沒有你!于是什么都顯得是有缺陷的,不完滿,而且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彌補的。我們已經到了這一生快要完結的時候了,為什么還要像小孩子一樣地忘情?為什么生活總是讓人經過艱辛的跋涉之后才把你追求了一生的夢想展現在你的眼前?而這夢想因為當初閉著眼睛走路,不但在叉道上錯過了,而且這中間還隔著許多不可逾越的溝壑。  對了,每每母親從外地出差回來,她從不讓我去車站接她,她一定愿意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月臺上,享受他去接她的那種幻覺。她,頭發都白了的、可憐的媽媽,簡直就像個癡情的女孩子。  那些文字并沒有多少是敘述他們的愛情的,而多半記載的都是她生活里的一些瑣事:她的文章為什么失敗,她對自己的才能感到了惶惑和猜疑;珊珊(就是我)為什么淘氣,該不該罰她;因為心神恍惚她看錯了戲票上的時間,錯過了一場多么好的話劇;她出去散步,忘了帶傘,淋得像個落湯雞……她的精神明明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對恩愛的夫妻。其實,把他們這一輩子接觸過的時間累計起來計算,也不會超過二十四小時。而這二十四小時,大約比有些人一生享受到的東西還深,還多。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說過:“我不能清算我財富的一半。”大約,她也不能清算她的財富的一半。  似乎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于非命。也許因為當時那種特定的歷史條件,這一段的文字記載相當含糊和隱晦。我奇怪我那因為寫文章而受著那么厲害的沖擊的母親,是用什么辦法把這習慣堅持下來的?從這隱晦的文字里,我還是可以猜得出,他大約是對那位紅極一世,權極一時的“理論權威”的理論提出了疑問,并且不知對誰說過,“這簡直就是右派言論。”從母親那沾滿淚痕的紙頁上可以看出,他被整得相當慘,不過那老頭子似乎十分堅強,從沒有對這位有大來頭的人物低過頭,直到死的時候,留下來的最后一句話還是:“就是到了馬克思那里,這個官司也非打下去不可。”  這件事一定發生在一九六九年的冬天,因為在那個冬天里,還剛近五十歲的母親一下子頭發全白了。而且,她的臂上還纏上了一道黑紗。那時,她的處境也很難。為了這條黑紗,她挨了好一頓批斗,說她堅持四舊,并且讓她交代這是為了誰?  “媽媽,這是為了誰?”我驚恐地問她。  “為一個親人!”然后怕我受驚似地解釋著,“一個你不熟悉的親人!”  “我要不要戴呢?”她做了一個許久都沒有對我做過的動作,用手拍了拍我的臉頰,就像我小的時候她常做的那樣。她好久都沒有顯出過這么溫柔的樣子了。我常覺得,隨著她的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特別是那幾年她所受過的折磨,那種溫柔的東西似乎離她越來越遠了,也或許是被她越藏越深了,以致常常讓我感到她像個男人。  她恍惚而悲涼地笑了笑,說:“不,你不用戴。”  她那雙又干又澀的眼睛顯得沒有一點水份,好像已經把眼淚哭干了。我很想安慰她,或是做點什么使她高興的事。她卻對我說:“去吧!”  我當時不知為什么生出了一種恐怖的感覺,我覺得我那親愛的母親似乎有一半已經隨著什么離我而去了。我不由地叫了一聲:“媽媽!”  我的心情一定被我那敏感的媽媽一覽無余地看透了。她溫和地對我說:“別怕,去吧!讓我自己呆一會兒。”  我沒有錯,因為她的確這樣地寫著:  你去了。似乎我靈性里的一部分也隨你而去了。  我甚至不能知道你的下落,更談不上最后看你一眼。我也沒有權利去向他們質詢,因為我既不是親眷又不是生前友好……我們便這樣地分離了。我恨不能為你承擔那非人間的折磨,而應該讓你活下去!為了等到昭雪的那一天,為了你將重新為這個社會工作,為了愛你的那些個人們,你都應該活著啊!我從不相信你是什么三反分子,你是被殺害的、最優秀者中間的一個。假如不是這樣,我怎么會愛你呢?我已經不怕說出這三個字。  紛紛揚揚的大雪不停地降落著。天哪,連上帝也是這樣地虛偽,他用一片潔白覆蓋了你的鮮血和這謀殺的丑惡。  我從沒有拿我自己的存在當成一回事。可現在,我無時不在想,我的一言一行會不會惹得你嚴厲地皺起你那雙濃密的眉毛?我想到我要好好地活著,好好地生活,像你那樣,為我們這個社會——它不會總像現在這樣,懲罰的利劍已經懸在那幫狗男女的頭上——真正地做一點工作。  我獨自一人,走在我們唯一一次曾經一同走過的那條柏油小路上,聽著我一個人的腳步聲在沉寂的夜色里響著、響著……我每每在這小路上徘徊、流連,哪一次也沒有像現在這樣使我肝腸寸斷。那時,你雖然也不在我身邊,但我知道,你還在這個世界上,我便覺得你在伴隨著我,而今,你的的確確不在了,我真不能相信。  我走到了小路的盡頭,又折回去,重新開始,再走一遍。  我彎過那道柵欄,習慣地回頭望去,好像你還站在那里,向我揮手告別。我們曾淡淡地、心不在焉地微笑著,像兩個沒有什么深交的人,為的是盡力地掩飾住我們心里那鏤骨銘心的愛情。那是一個沒有一點詩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在刮著冷峭的風。我們默默地走著,彼此離得很遠。你因為長年害著氣管炎,微微地喘息著。我心疼你,想要走得慢一點,可不知為什么卻不能。我們走得飛快,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著我們去做,我們非得趕快走完這段路不可。我們多么珍惜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們分明害怕,怕我們把持不住自己,會說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們許多年的那三個字:“我愛你”。除了我們自己,大概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活著的人會相信我們連手也沒有握過一次!更不要說到其它!  不,媽媽,我相信,再沒有人能像我那樣眼見過你敞開的靈魂。  啊,那條柏油小路,我真不知道它是那樣充滿了辛酸的回憶的一條小路。我想,我們切不可忽略世界上任何一個最不起眼的小角落,誰知道呢?那些意想不到的小角落會沉默地緘藏著多少隱秘的痛苦和歡樂呢?  難怪她寫東西寫得疲倦了的時候,她還會沿著我們窗后的那條柏油小路慢慢地踱來踱去。有時是徹夜不眠后的清晨,有時甚至是月黑風高的夜晚,哪怕是在冬天,哪怕峭厲的風像發狂的野獸似地吼叫,卷著沙石噼哩叭啦地敲打著窗欞……那時,我只以為那不過是她的一種怪僻,卻不知她是去和他的靈魂相會。  她還喜歡站在窗前,瞅著窗外的那條柏油小路出神。有一次,她顯出那樣奇特的神情,以致我以為柏油小路上走來了我們最熟悉的、最歡迎的客人。我連忙湊到窗前,在深秋的傍晚,只有冷風卷著枯黃的落葉,飄過那空蕩蕩的小路的路面。  好像他還活著一樣,用文字和他傾心交談的習慣并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中斷。直到她自己拿不起來筆的那一天。在最后一頁上,她對他說了最后的話:  我是一個信仰唯物主義的人,現在我卻希冀著天國。倘若真有所謂天國,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著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會,我們將永遠在一起,再也不會分離。再也不必怕影響另一個人的生活而割舍我們自己。親愛的,等著我,我就要來了——。  我真不知道,媽媽,在她行將就木的這一天,還會愛得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是鏤骨銘心的。我覺得那簡直不是愛,而是一種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強大的一種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謂不朽的愛,這也就是極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地愛過。她沒有半點遺憾。  如今,他們的皺紋和白發早已從碳水化合物變成了其它的什么元素。可我知道,不管他們變成什么,他們仍然在相愛著。盡管沒有什么人間的法律和道義把他們拴在一起,盡管他們連一次手也沒有握過,他們卻完完全全地占有著對方。  那是任什么都不能使他們分離的。哪怕千百年過去,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著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著另一棵青草;一層浪花打著另一層浪花;一陣輕風緊跟著另一陣輕風……相信我,那一定就是他們。  每每我看著那些題著“愛,是不能忘記的”筆記本,我就不能抑制住自己的眼淚。我哭,這不止一次地痛哭,仿佛遭了這凄涼而悲慘的愛情的是我自己。這要不是大悲劇就是大笑話。別管它多么美,多么動人,我可不愿意重復它!  英國大作家哈代說過:“呼喚人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互相應答。”我已經不能從普通意義上的道德觀念去譴責他們應該或是不應該相愛。我要譴責的卻是:為什么當初他們沒有等待著那個呼喚著自己的靈魂?  如果我們都能夠互相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結婚,我們會免去多少這樣的悲劇喲!  到了共產主義,還會不會發生這種婚姻和愛情分離著的事情呢?既然世界是這么大,互相呼喚的人也就可能有互相不能應答的時候,那么說,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可是,那是多么悲哀啊!可也許到了那時,便有了解脫這悲哀的辦法!  我為什么要鉆牛角(www.lz13.cn)尖呢?  說到底,這悲哀也許該由我們自己負責。誰知道呢?也說不定還得由過去的生活所遺留下來的那種舊意識負責。因為一個人要是老不結婚,就會變成對這種意識的一種挑戰。有人就會說你的神經出了毛病,或是你有什么見不得人的隱私,或是你政治上出了什么問題,或是你刁鉆古怪,看不起凡人,不尊重千百年來的社會習慣,你準是個離經叛道的邪人……  總之,他們會想出種種庸俗無聊的玩意兒來糟蹋你。于是,你只好屈從于這種意識的壓力,草草地結婚了事。把那不堪忍受的婚姻和愛情分離著的鐐銬套到自己的脖子上去,來日又會為這不能擺脫的鐐銬而受苦終身。  我真想大聲疾呼地說:“別管人家的閑事吧!讓我們耐心地等待著,等著那呼喚我們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結婚!不要擔心這么一來獨身生活會成為一種可怕的災難。要知道,這興許正是社會生活在文化、教養、趣味……  等等方面進化的一種表現!”  選自《工人日報》1979年7月16日 張潔作品_張潔散文集 張潔:揀麥穗 張潔:誰生活得更美好分頁:123

午后的一陣大雨,把小城的天空洗刷得碧藍碧藍的,幾朵白云悠閑自得地飄游著。兩天沒有出屋的我信步走出家門,來到雨后的大街上,本以為能有一絲涼爽,哪知腳踏在馬路上猶如走在火焰山的土地上,把鞋燙得滾熱滾熱的。迎面襲來的是一陣陣的熱浪,烤的臉直冒熱氣。突然,不遠處新華書店門前的一塊紅色招牌映入我的眼簾:“請上二樓,讀書納涼”。 我走上二樓,頓感豁然開朗,寬闊敞亮的房子里,琳瑯滿目的書、排列有序的書架自不必說,單就為讀者閱讀方便提供的服務就讓人倍感溫馨——— 或方桌、一兩把方凳,或圓桌、兩三把藤椅,綠茶、咖啡或別的冷飲任你挑選。還有一個朗誦臺,為喜歡朗誦的中小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空調的涼風將炎熱酷暑吹得一干二凈,頓感爽爽涼意,就如喝了一杯冰涼的井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我坐下來四下一看,哦,全是十幾歲的孩子在讀書,有少許家長在陪伴,看來讀書是孩子們的專利,成年人能坐下來靜心讀書的微乎其微,可能是忙于工作或應酬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記得在上中學時,老師就用這句話激勵我們好好學習,認真讀書。為了這句話,古代有多少科舉士子“頭懸梁錐刺股”,求取功名。現在的高考、考研、考公務員的大軍又何止成千上萬,前赴后繼。從古至今,讀書成為天下寒士轉變身份、追求功名利祿的途徑。在古代,一旦考中舉人、進士,便可衣食無憂,甚至飛黃騰達。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只要考上大中專院校,“金飯碗”就端上了,國家包分配,正兒八經的國家干部。而眼下,很多人讀完學士、碩士、博士,如果無人錄用,依然是碌碌無為、流落街頭。有一些求學不成,反而成為建筑商和大款者,腰纏萬貫,對那些大學畢業而無生活著落者更是不屑一顧。 我問身旁正在讀書的小女孩:“為什么到這里讀書啊?”小女孩瞅瞅我說:“這里有空調,涼快。”“那為什么讀書呢?”“讀書是為了學習好啊。”小女孩的回答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讀書的樸素追求。 讀書追求功名本無可厚非,然而真正讀書的人是愛書。我是個已經退休的人了,讀書追求功名已經為時已晚。記得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時常教誨:“書到用時方恨少。”那時讀書是為了追求知識,明白道理。一位偉人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當年,我也有過要從書中提煉道德箴言以濟蒼生救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今早已過“耳順”之年,讀書更像是閑暇中的散步,從中可獲得健康,可培養一種優雅,可提升精氣神。有人說,品一本好書,如品一壺清泉沏的新茗,愈品愈覺齒頰留香;欣賞一本好書,如欣賞大師的畫、名家的曲,愈欣賞愈覺意境高妙,心悅神怡。然而讓我感觸更深的是,讀書能讓人致遠、豁達、無欲。今年夏季,我就在書店度過了,既能讀書,又能納涼,豈不快哉? >>>更多美文:心情文章

中秋節感言(一)  今天月亮圓了,又是一個千里共蟬娟的日子。  記憶中孩提時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餅,是小伙伴的游戲、黑夜里的熒火蟲和一夜快樂的夢。雖然在媽媽的嘴里,已經知道了故鄉的名字,可是故鄉畢竟好遠,就如天上的月亮,還是吃一口月餅才是最真的感覺。  隨年齡的逐漸長大,故鄉的概念終于在腦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終生不變的鄉音;是家常便飯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圓圓的郵戳;是每當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總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萬分之一的全國地圖上,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它卻如今宵的月亮,濃濃地裝滿了父輩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淚滿襟。  幾經生活的變遷,終于從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屬于自己的故鄉,每個中秋的晚上,思鄉的愁緒漸漸淡忘,畢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圓月缺花開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時雨。對于曾經生養自己的江南,只記得煙色朦朧,木棉如血,茉莉飄香,棕櫚搖曳。還有中秋晚上的點點螢火。  上一個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來的月餅,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蘇月,隨來的還有朋友簡單的一句話:那是很好吃的,你嘗嘗。  看一方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著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著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致,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記憶深處所有關于江南的回憶:那是小橋流水的婉柔,芭蕉聽雨的清涼,是彩云追月、寒鴨戲水、將軍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長眠于那里的無數的夢的回憶。  是的,離開了不是故鄉的家鄉,卻沒有學會不是家鄉的故鄉的鄉音;生長于酒不勝力桃花紅的江南,卻養就了豪飲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應該是思舟的浪子,還是思馬的游俠。  且不論浪子或是游俠,總歸都是要漫跡天涯,今夜,應該慶幸自己,可以和父輩一起,擺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遙祭九天的明月,還有故去的親人。可以點一顆煙,默默地祝福遠在異國的家人,輕問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鄉的月亮。可以站在靜靜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隨風抖動的葉子,思念著遠方的朋友,在異地的此刻,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是否在同看一輪明月。  夜色已經寒了,侵人的月光如絲如網,真想抽刀揮斷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揚的歌,隨風寄到遙遠的地方,陪你在每個寂寞的夜晚,做一個美麗的夢。  中秋節感言(二)  2013年的中秋節將要來臨,感覺今年過得真是快!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天,時間過的太快了,所以還是要好好珍惜,好好照顧好自己,別太虧自己,要告知所有的朋友們,珍惜自己,愛護自己,別虧待自己,好好生活,快樂生活。  中秋節,一個代表著團圓的節日,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此刻團圓呢,為了生存漂泊全國各地的打工朋友們,肯定不能回家和老人孩子妻子一花起過2013年這個中秋節了?只能電話問候,信息祝福,相信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親人,理解萬歲,理解了,就以快樂地生活。  小時候在家里過中秋,晚上我們就會到屋子外面去賞月,當我們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的時候,都特別激動,說不上為什么,就是感覺天空特別的美。過中秋節,當然少不了吃月餅,說實話,我不太愛吃月餅,感覺并不好吃,但為了節日那種氣氛,我總會吃上一點,就算不愛吃,但在那樣的節日,都會想吃的,呵呵。因為家里并不富裕,也不會買太多好吃的零食,除了月餅也沒什么好吃的了,但有月餅吃,似乎就很知足了,自己并不是一個嘴饞的人,再說,也應該體諒自己的父母啊。  回家過中秋,在我們這里特別當回事,覺得過中秋那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借此機會祝福自己的親人身體健康,事事順意。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我多么想念我的母親,母親去世快四年了,重逢節日,我總會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想起母親生前給我說過每一句話,但愿母親在那兒一切皆好,心想事成,祝福母親節日快樂。  中秋節感言(三)  中秋節將至,在此送上我衷心的祝愿,愿家人平平安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詩詞道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思念故鄉之情。中秋,明月,團圓,從中秋節誕生那天起,節日的涵義便定格在歷史的河流之中。它就像涓涓的流水,在向我們在傾訴著那或淡或濃的親情鄉情。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古人如此,今人依然。思念親人思念故鄉思念故友,流淌在每個人的心底。  月亮在空際上不知道懸掛了多少歲月,見證了多少的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的對親人思念之情。大家都期盼的是來年圓月之夜,相聚一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是多么的孤寂,特別是在那樣一個月圓之夜,身邊沒有一個親友,濃情不盡,只有邀請明月與之同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到中秋分外眀,人逢佳節倍思親!”愈是月圓中秋之時更是思想念人之際。詩人總是多情的,詩人們在用他們特有的筆墨訴說著這千百年來人類的思念之情。  如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一切的距離開始拉得更近。輪船、汽車、火車、飛機、電話、手機、網絡視頻把我們生活的空間縮小了。然而我們心中的那一份對于鄉親眷戀的感情,對溫馨港灣的依戀,卻是不減分量的。特別是在這樣的一個物欲橫流的潮流之中,人們站在繁華紛雜的世界里所要面對的東西太多太多了,金錢、名利、權勢、小車、房子、頭銜、證書,所有的這一切,追逐、得失錯漏、成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的心靈總想回歸到一種純樸自然的狀態。而對家鄉的眷戀便是這樣的一種情感,月依然,抬頭望著星空,那頭牽著思念的柔情。  我想我們大家會在那天對著天空,雙手緊合很虞城地對月許愿,表達對生活美滿的追求,對親人的思念,一絲絲地思念,一聲聲地祝愿,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延續著延續著。  那些獨在異鄉的游子,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個溫馨的電話,一條幽默的信息,一份精美的禮品,無不透露出人們對佳節的歡喜,無不透露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地方,我抬頭遙望著家鄉的月亮,很明很圓很亮。  中秋節感言(四)  每年的八月十五,農村都有祭祖上墳、祭月、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玩橘燈的習俗。記得兒時,八月十五的那天遠在各地的親人都會歸家團聚,由長輩帶著晚輩祭祖上墳,一大家子吃團圓飯,賞月嘮嗑,吃月餅削水果,小孩子還玩橘燈,好生熱鬧。可不知從何時起,八月十五的農村不再熱鬧,父輩們也不再去上墳或是祭月,頂多買兩封月餅或幾斤水果,這節就算過了;遠在他鄉的親人也不再回家團聚,賞月嘮嗑了,小孩們也不再玩橘燈這樣老土的東西了。  與傳統節日遭到冷遇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節日卻受到青年的追捧。當前,從表面上看是國人對“過什么節日?過本土傳統節日還是外來節日?”“怎樣過節日?”提出了新的訴求,實質上是國人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對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務實性和娛樂性,而大部分傳統節日是無法適應和滿足國人的這種需求。  面對此種情勢,我們可以采取折中的辦法,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態度對待兩種文化。在接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前提下,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加以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優秀的、精華的傳統文化應當加以保留和提倡,并對其文化內涵和外延部分加以拓展和豐富,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符合現代社會的重新詮釋,以適應和滿足國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比如中秋節,它象征著團圓、和諧、吉祥、平安和慶豐收,給人以甜美至純的心靈感受,這樣美好的文化內涵和愿望、好的民情習俗就該得到保留和提倡,甚至是豐富與發展,而對于其中的沾染的封建迷信思想,則加以反對和批判。  自己好的東西該得到提倡,別人好的東西也該學習,但是在學習別人的時候也得謹防“邯鄲學步”,不要別人的沒怎么學會,倒把自己的“本”給忘了,那樣豈不貽笑大方! 中秋節感悟 中秋節祝福短信 中秋節感想分頁:123

TOY0045GERG456VEV


【2023】屏東汽車模型上色模型設計公司推薦》
【2023】苗栗3D列印加工機械零件推薦》 模型設計服務:模型收藏家們的私房設計靈感【2023】高雄3D列印加工廠應用模型設計公司口碑推薦》 用創新無限的模型設計服務打造精美的產品原型

arrow
arrow

    a46jrb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